8強 周玉蔻 裝潢 J女郎 海洋音樂祭
淺談 淺談呼吸呼吸二字先呼再吸,就跟容器一樣,惟有空盡之時有最大容量。呼字字面上僅身體收縮氣吐盡,吸字則氣足全身至腳底。胸腔包含肺與心臟,血液與空氣在此交換與輸送,如何達成最大量輸送與持續平穩高品質是最重課題。一個人只有在有心跳及呼吸時才稱有生命,所以呼吸與心跳是時時刻刻在進行,行、走、坐、臥皆是同樣的動作。呼吸用鼻,吸時由鼻徐徐吸氣,覺有氣下行,送入腹部臍下,此時橫膈膜自然上升,腹部自然微收,氣沉聚於丹田。呼時用鼻呼氣,橫膈膜自然下降,小腹自然外凸,部份氣仍沉聚於丹田。因此氣沉丹田的情狀是始終保持,重心穩如泰山,呼吸時要緩、要細、要勻,綿綿而入。就坐姿來談,頭正、頸直、含胸、收腹、拔背、沉肩、墜肘、鬆腰,週身骨節節節放鬆,下領內收,舌抵上顎,牙齒輕扣,表情自然,二目平視微闔。然後,兩腳尖呈八字分開,兩腳自然平放。人體脊椎成S 型,非直線型,整體而言頭頂心(中線與兩耳間垂直交叉點)、二陰之間(生殖器與肛門中間)成垂直是最佳姿勢。 一、虛靈頂勁;頂勁者,頭容正直,神貫於頂也。不可用力,用力則項強,氣血不能流通。須有虛靈自然之意。非有虛領頂勁,則精神不能提起。二、含胸拔背:胸量稍形內含,使氣沉丹田也。拔背者,氣貼於背也,能拔背則力由脊發。人之胸部,不宜稍呈緊張,心氣應使下降,心氣下降至何處,乃下降至丹田。讀者試正身端坐,平心靜氣,緩緩調息,胸部完全不著絲毫之力;則心部即覺得安放舒適。肺部呼吸必覺得非常通暢。同時就覺得有一股熱氣自然下降至臍下腹部。此即氣沉丹田之感覺。能鬆則氣能沉。「鬆」字之解釋,即毫不著力之謂。如稍著力,則不但不能氣沉腹部,氣不能騰然四佈,氣不能斂入骨。且易至腸病。所謂差之毫釐,謬之千里也。三、沉肩墜肘:肩肘鬆開下墜之意也。若不能鬆垂,兩肩端起,兩肘懸起,則氣亦隨之而上,全身皆不得力矣。沉肩墜肘在輔助氣沉丹田之功。其法係以肩壓肋,以肋擠小腹使突出。全身骨節鬆軟,寓下沉之意,如此習練既久,下部自然沉重。四、斂脅鬆腰:斂脅是肋骨向下鬆降互相密接。使胸部內裏有鬆開沉落,重心下沉至腰際之感。惟應以意導之,勿用拙力,使力則上身僵硬不得轉化,適得其反,宜謹慎之。腰為一身之主宰(手臂後繞小臂與脊椎成垂直交叉處),能鬆腰,然後兩足有力,下盤穩固。虛實變化,皆由腰轉動。腰能鬆,則肩臂指胯亦能自然鬆開若覺有不適時,扣齒鬆口輕吐送出即可。再談七輪:第七穴道穴位:位於頭頂之上,兩耳尖之間。主管:神經系統。主治:頭部各器官、腦、骨骼、神經、肌肉各主治痛症及急救。第六穴道 (與智慧及第三眼有關)穴位:位於前額正中央。主管:神經系統。主治:頭部各器官、腦、骨骼,神經、肌肉各主治痛症及急救。第五穴道穴位:位於頸後兩肩間之脊椎骨上。主管:呼吸系統。主治:耳、鼻、喉、肺、毛髮和皮膚等病變。第四穴道穴位:位於兩乳間心窩處後方之脊椎骨上,雙手腋窩下緣水平與脊椎交會處。(與心窩平行)主管:循環系統。主治:心臟、血管、血液等疾病。第三穴道穴位:位於肚臍後之脊椎骨上。(與肚臍平行)主管:消化、排泄系統。主治:肝、膽、脾、腎、胃、腸、膀胱等病,能強精補血,另有解毒之特殊功能。第二穴道穴位:位於尾脊骨上。主管:生育系統。主治:生理、生育、泌尿、內分泌系統等疾病。第一穴道穴位:位於肛門及生殖器間。主管:宇宙潛能之源。結合上述兩者而言 ,人體中印堂(兩眉之間)、膻中(兩乳之間)、神闕(臍下二寸)通稱上、中、下丹田,當吾人練習呼吸時,可同時意守達精氣神合一。
1